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53

年份

2024 1

2023 15

2022 14

2021 10

2020 7

2019 5

2018 5

2017 5

2016 4

2015 8

2014 1

2013 3

2012 19

2011 11

2010 9

2009 4

2008 1

2007 4

2006 3

2005 3

展开 ︾

关键词

天然气 11

页岩气 5

勘探开发 4

天然气水合物 4

碳中和 4

低碳发展 2

低碳经济 2

分布特征 2

发展趋势 2

合成气 2

启示 2

吸附 2

地位 2

大型化成藏 2

大气污染 2

海底隧道 2

煤层气 2

石油天然气 2

21世纪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聚乙烯胺促进传递膜用于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从材料到工艺的挑战和前景 Perspective

何雪忠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1期   页码 124-131 doi: 10.1016/j.eng.2020.11.001

摘要:

由于气体分离膜具有高能效、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影响,通过气体分离膜捕集二氧化碳(CO2)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开发了基于聚乙烯胺(PVAm)的促进传递(FT)膜来捕集CO2。本文讨论了聚乙烯胺促进传递膜应用于发电厂和水泥厂的燃烧后CO2捕集从材料到工艺的挑战。我们可以基于先前中试示范中获得的经验来指导设计其他类型的膜捕集CO2。特别强调了组件和工艺设计对实现高性能膜系统的重要性。此外,过程模拟和成本估算的结果表明,三级膜系统对于实现95%的高CO2纯度是可行的。我们发现单位CO2的捕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需的CO2捕集率,在50%的中等CO2捕集率下,捕集每吨CO2的成本为63.7美元。因此,我们发现FT膜系统对于部分CO2捕集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 促进传递膜     烟道排放     中空纤维     二氧化碳捕集     过程模拟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风电/煤制天然耦合经济性分析

余 波,曹 晨,顾为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100-106

摘要:

本文以年产1×109 m3煤制天然工艺为例,采用Shell干粉气化技术,比较了传统煤制天然工艺和风电/煤制天然耦合情况下,工艺过程中(从煤气化到水煤气变换)的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以及C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尽管风电电解水系统完全取代空分系统和水煤气变换系统设备投资巨大,但是其年平均运行费用(设备折旧、原料、电耗)却最低,CO2排放量为传统煤制天然工艺的1.3 %,为煤制天然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能源消费;煤制天然;非并网风电;经济性分析;CO2排放    

主支式排烟道中主烟道横截面尺寸的确定

黄锐,杨立中,范维澄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1期   页码 45-48

摘要:

高层住宅主支式排烟道的主烟道中烟气流动可看作是一维定常垂直摩擦管流。通过计算管流流动相与颗粒相的物理参数沿管程分布情况,确定了颗粒相流动情况,进而判断烟气排放情况。这受到排烟系统高度、烟道管径,及材料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预设排烟系统高度并保证良好排放情况,求得主烟道管径应满足的条件。这使得布设排烟道时可以找到一个较好的横截面尺寸,既满足烟气排放条件,又节约修建材料。

关键词: 多相流     主支式厨房排烟道     计算模型    

新型煤化工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趋势分析

武娟妮,张岳玲,田亚峻,谢克昌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9期   页码 69-74

摘要: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势头强劲,不仅使煤转化过程的碳排放有大幅增长的趋势,更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碳排放的增长。为了全面认识新型煤化工发展给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以煤制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作为新型煤化工的代表,分析了从煤炭生产到产品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现状和趋势结果显示,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认识煤化工发展带来的碳排放潜力,中期新型煤化工生命周期CO2eq(CO2当量)排放量是现状的10倍,远期甚至达到现状的21倍,新型煤化工发展呈现过热势头,这给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带来不容忽视的压力,其中尤以煤制天然、煤经甲醇制烯烃和间接液化发展潜力较大;分析表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转化过程,约占54 %~63 %,然而该环节排放的CO2纯度较高,适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可以显著降低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新型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链碳排放约占37 %~46 %,其中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占7 %

关键词: 煤制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生命周期;碳排放    

烯烃生产新趋势

Ismaël Amghizar,Laurien A. Vandewalle,Kevin M. Van Geem,Guy B. Marin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2期   页码 171-178 doi: 10.1016/J.ENG.2017.02.006

摘要: 部分上述工艺主要得益于页岩和闲置天然中大量廉价的丙烷乙烷和甲烷。

关键词: 烯烃生产     蒸汽裂解     甲烷转化     页岩     排放    

中国页岩资源潜力及其在天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

赵文智,董大忠,李建忠,张国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7期   页码 46-52

摘要:

中国页岩勘探已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及重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区获得发现,证实具有良好资源前景。依据最新资料,落实了稳定区面积、集中段厚度、可采资源丰度、含气量等资源评价关键参数,采用3种方法预测了我国页岩可采资源量及分布。借鉴美国典型页岩区发展经验,采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我国页岩未来达到的产量规模和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了页岩气在我国未来天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页岩     资源潜力     天然     未来发展     地位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页码 22-32 doi: 10.15302/J-SSCAE-2021.06.010

摘要:

研究发达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剖析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变化特征,据此获得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的经验启示。自 1965 年以来,通过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服务业升级,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脱钩型”产业结构,即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但同时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     国际比较     脱钩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Article

王树民

《工程(英文)》 2020年 第6卷 第12期   页码 1408-1422 doi: 10.1016/j.eng.2019.10.018

摘要: 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带来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开展了清洁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评估了近零排放机组长周期运行状态,并探究了重金属汞协同和专门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提出的近零排放技术路线煤质适应性强,应用到全国101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烟尘、SO2、NOx排放浓度低于燃气发电排放限值,长周期运行时排放浓度小时均值达标率超过污染物总排放量降低约90%,有效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近零排放机组汞排放浓度为0.51~2.89 μg·m–3,投运改性飞灰(MFA)专门脱汞系统,汞排放浓度可低至0.29 μg·m,提出并实现了新的近零排放煤电“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即烟尘、SO2、NOx和汞及其化合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

关键词: 清洁煤电     大气污染物     近零排放     中试平台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川东送”工程资源基础与前景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5期   页码 73-77

摘要:

2007年,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对改善沿线六省两市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3年后,勘探开发情况表明,川东送的资源基础——普光气田是一个高产优质的大型气田,同时元坝、通南巴气田规模不断扩大,南江、镇巴地区显示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川东送”的资源基础是可靠的,其资源规模正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关键词: 东送     天然     资源    

天然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

金庆焕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11期   页码 29-34

摘要:

现有资料表明,全球石油和天然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40余年,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水合物矿区82处,据地质学家估算,各海区天然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和煤的碳总量的2倍。

广州海洋地质局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开展了天然水合物的调査,高分辨率地震调査资料显示,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天然水合物明显的地球物理标志。

关键词: 天然水合物     新能源     南海北部陆坡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工程(英文)》 2017年 第3卷 第4期   页码 512-517 doi: 10.1016/J.ENG.2017.04.019

摘要: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目标、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方面因素,设计了中国能源供需模型,构建了碳排放提前达峰和既定达峰两种情景。应用模型对两种情景下的能源供需和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30年前一次能源和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增速将显著快于一次能源需求;低碳化是能源供需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将超过石油成为第二大能源;选择能效更高的能源消费模式和更加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可能在2025年左右提前达峰;电源结构的低碳化是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峰值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排放     达峰     能源供需     模型     情景    

我国致密砂岩和页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意义

邱中建,赵文智,邓松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12年 第14卷 第6期   页码 4-8

摘要:

根据资源、技术和现状全面分析了我国致密和页岩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资源品质、类型和政策等出发,提出我国致密和页岩发展路线和三步走的发展前景。系统论述了我国致密和页岩发展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致密和页岩     关键因素     发展路线     能源安全     能源结构    

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含量的讨论

鲜学福,辜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 第8卷 第8期   页码 15-22

摘要:

对间接法预测煤层(甲烷)含量有关的煤层气在煤中赋存状态、煤层气在煤中吸附模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煤层中游离煤层及其含量相关计算所需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间接法     煤层     甲烷     吸附/吸收     游离    

利用负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工程(英文)》 2019年 第5卷 第6期   页码 982-984 doi: 10.1016/j.eng.2019.10.006

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塔里木区的发现

邱中建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第2卷 第9期   页码 38-41

摘要:

塔里木区包括塔北一库车区和塔西南区两大部份。塔北一库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富集区之一,该区北部存在着特大型气田,但地势陡峻,地质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是勘探工作的禁区。

这些技术促使库车地区天然勘探获得大进展,并发现了克拉2号特大型气田,探明储量2506×108m3,是“西东输&rdquo目前,塔里木区已探明天然储量4688×108m3(16.5TCF),对“西东输”项目的启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关键技术     突破     发现     塔里木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聚乙烯胺促进传递膜用于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从材料到工艺的挑战和前景

何雪忠

期刊论文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风电/煤制天然耦合经济性分析

余 波,曹 晨,顾为东

期刊论文

主支式排烟道中主烟道横截面尺寸的确定

黄锐,杨立中,范维澄

期刊论文

新型煤化工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趋势分析

武娟妮,张岳玲,田亚峻,谢克昌

期刊论文

烯烃生产新趋势

Ismaël Amghizar,Laurien A. Vandewalle,Kevin M. Van Geem,Guy B. Marin

期刊论文

中国页岩资源潜力及其在天然未来发展中的地位

赵文智,董大忠,李建忠,张国生

期刊论文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郭士伊,刘文强,赵卫东

期刊论文

清洁煤电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王树民

期刊论文

“川东送”工程资源基础与前景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

期刊论文

天然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

金庆焕

期刊论文

基于碳排放达峰约束的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模型及实证研究

陈进行

期刊论文

我国致密砂岩和页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意义

邱中建,赵文智,邓松涛

期刊论文

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含量的讨论

鲜学福,辜敏

期刊论文

利用负排放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Chris Palmer

期刊论文

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塔里木区的发现

邱中建

期刊论文